中午短暂休息了一会儿四人就收拾去试验田。
碍于程蕴那个实在是有点过分,所以舒屿把自己的那件防晒给了她。
她脖子上的吻痕程蕴拿遮瑕给她遮。
生怕一出汗就花了,特地弄了三层定妆。
下午的试验田很晒,光是站在太阳光底下都觉得快要晕下去。
泥土里的水分蒸腾着往上,一股燥热的气息往鼻间里钻。
刺鼻又难受。
这一块地种的玉米,另一块种的柑橘还有玉米。
这一块种的作物不少。
今天过来的任务主要是分批采样和查看作物长势以及防止病虫害。
六月中旬的午后,橘子地浸在透亮的日光里,像铺了层柔碎的金纱。
矮壮的橘树挤挤挨挨,深绿的叶片被晒得发亮,叶尖垂着的水珠还没来得及蒸发,风一吹就滚进叶缝里。
枝桠间缀满青橘,拳头大的果子裹着薄薄的白霜,有的歪着头蹭着叶片,有的两两挨着,在光影里透出淡绿的莹润,像藏了满树的翡翠珠子。
风掠过树梢时,叶子哗啦啦地响,混着橘花残留的淡香,早开的花已谢去,只留零星几朵浅白挂在枝梢,却把清甜揉进了空气里。
偶有阳光从叶隙漏下来,在地上织出跳动的光斑,蹲下身能看见草叶间藏着的小瓢虫,正顺着橘树的细根慢慢爬。
远处田埂边的水渠泛着粼光,水流潺潺地绕着地边,把整片橘地的绿意都衬得更柔软。
橘子树堪堪高过头顶,刚好可以替她们遮挡热辣的阳光。
六月蚊虫高发,而且正是果实丰满健硕的时节,需得疏果才能让其他橘子长得更好。
年轻人一到地里就开始各种乱串,却也没忘记学习的目的,舒屿边疏果边装,还没来得及打药的橘子剥了皮就往嘴里塞。
酸的两人直吐口水。
程蕴不敢吃,一看这颜色就酸的不行。
梁瑞跟在她身边,边疏果边和她说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柑橘最注重护理,每个时间段都得过来看看。
橘子地里萦绕的是橘子的清香,而旁边的玉米地足以让三个人跳脚。
仰禾215,高度可以长到三米五,产量大,根系发达,抗风、抗涝能力强,适合南方多台风地区种植。
梨城的夏季容易受台风影响,多雨,很多抗风力差的作物根本抗不过去。
舒屿仰着头去看玉米,伸手去够玉米棒子,“?这对吗?这咋收?”
普通玉米一般长得只有人高,收玉米的时候也会方便些,但是这个显然有点费力。
梁瑞站在他们旁边,笑着站在玉米丛中,听到舒屿的话,转头去看程蕴,“这你应该问黎老师和程蕴了。”
仰禾215,这是前两年黎梵团队培育出来的,而程蕴也算培育人员之一。
那会儿她才大四快毕业,其实并不能参加这个项目,但是黎梵信任她,破格让她进入培育团队。
仰禾215的培育也是个艰难的过程,那会儿几乎天天扎在实验室里,看着他一点点长大,而后失败。
如今地里种着的是215的进阶版,也是黎梵和她们刚培育出来新品种。
颗粒更大,数量更多,当然,高度更高。
舒屿拿了个塑料袋,在地里转悠掰玉米。
这一片的玉米长得好,这个时候也是准备成熟的季节。
可是舒屿没在地里摘过,连掰了两棒都是没熟的,有点泄气。
她在前面掰,秦鹤跟在身后接过玉米棒子啃。
舒屿皱着眉,“生的也能吃啊?”
秦鹤啃的不亦乐乎,点头,“能啊,我老家那边都是这么吃的,就这个时候的玉米,特别嫩!汁水足!”
舒屿不可置信。
汁水?
第一次听见有人用汁水足来形容玉米的。
程蕴看不下去,连忙制止,“师姐,你再这么掰,过两个月我们没得收了。”
试验田本来就和农田不一样,种的没那么多,按照舒屿这个进度,整块玉米地里的玉米给她掰光了也没几棒是熟的。
舒屿尴尬笑了笑,跟在程蕴身后乖乖撑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