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一脸正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臣惟有一死耳!
但临死前仍要劝陛下,切不可让大军南下!”
朱由校怒极反笑:“呦呵,你这是要跟朕打擂台?”
李玄面色不改道:“臣只是仗义执言。家有铮子,不亡其家;国有铮臣,不亡其国。”
朱由校冷笑道:“照你这么说,朕不听你的,大明朝就要亡了?”
李玄咬牙道:“如今不亡,日后难说!”
这话彻底激怒了朱由校,他猛地从江宁腰间拔出宝剑怒吼:“朕宰了你!”
江宁等人赶忙上前阻拦:“陛下万万不可!”
皇帝亲自操刀杀人,这要传出去成何体统?
几人玩了命拉住朱由校,才算稳住局面。
看着仍不肯退去的李玄、林海等人,江宁眉头紧锁。
朝堂上的江南官员已清洗得差不多了,只剩这群认死理的书呆子,本身倒没什么错处,要是强杀的话,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他沉思片刻后对一旁的千户道:“军营重地,岂容闲杂人等擅闯?
全部请出去!”
千户领命,几十名士兵立刻上前拖拽清流官员。
江宁又道:“他们都是朝廷命官,不可粗鲁,架出去便是。”
士兵们闻言,像拎小鸡似的将清流官员架了出去。
朱由校脸色依旧阴沉:“江兄,时候不早了,你们该出发了。”
江宁点头,随即下令大军开拔。
朱由校转身返回皇宫,被架到营外的清流官员还想阻拦,却被邓云飞带人直接驱到一旁。
大军出征的动静惊动了京城百姓,一时间议论纷纷,不知朝廷又准备干嘛。
此次出行的阵容实在豪华,江宁、朱由检、老魏、郭允厚,可是号称京城四大狠人,再加上饱读诗书、过目不忘的内阁大学士温体仁,百姓们在道路两旁热情招呼,江宁等人也挥手回应。
不时有百姓递来瓜果食物,士兵们热情回应,却婉拒了食物,京营军纪严明,敢拿百姓的东西可没好果子吃。
江宁率大军计划从北直隶入山东,再由山东直抵南直隶,这是最快的路线。
随着他们离京,大明两京十五省的重担全压在了朱由校肩上。
他也没闲着,下令由户部左侍郎毕自肃牵头,对北方各省人口、土地进行统计,重修黄册与鱼鳞图册,清查出隐匿的人口和土地。
毕竟一个国家若是连人口、土地的准确数据都没有,许多事根本就没办法干了。
如今北方的地主乡绅已经被朝廷收拾了好几轮,全都蔫了,面对朝廷政令,再无反抗之力。
为让数据更精准,朱由校命人研制“户帖”,精确到个人,除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还依据手指上的簸箕、螺斗纹路进行确认身份,类似后世的身份证。
他还昭告天下,北方数省废除路引制度,虽说这制度早已名存实亡,但彻底废除,无疑给了百姓更大的自由。
同时,朱由校鼓励百姓检举贪官污吏,将《大诰》列为社学必修课,安排官吏定期向百姓普及大明律法,推行依法治国的路线。
这一切,都源于当初江宁在御书房写给朱由校的八字真言。
朱由校虽未敢让大明“猛药去疴”,却也在逐步尝试。
在得知左光斗在河南组织缅军战俘与和尚取土烧砖、为百姓建房后,朱由校也开始在北方数省分别设点试行。
随着小冰河时期的来临,北方一年比一年冷,百姓的茅草屋难以御寒,他便动了给天下百姓修房的念头。
劳动力除征调部分徭役之外,剩下的便靠大军在外进货补充。
闲暇时,朱由校会带着皇后张嫣、皇长子朱慈燃到江宁府做客。
当初想结儿女亲家被江宁拒绝后,他却贼心不死,趁江宁外出公干,觉得又有机会了,私下还偷偷找神虚子给两个孩子算八字。
神虚子一阵无语,只以“缘分天注定”搪塞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