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3章
“不要怕试错,把每种可能方案的模拟都做扎实。”
曹启东点头答应。
“明白!”
会议结束,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材料分析区的灯光几乎彻夜长明。
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资源被大量占用,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量子力学计算结果,模拟着各种候选元素掺杂进入石墨烯晶格后的情景。
制备实验室里,更是忙碌。
研究人员利用磁控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等多种设备,尝试在基片上制备各种设想的多层结构。
薄如蝉翼的各层材料被交替沉积上去,工艺参数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界面结合不牢,出现起皱、剥落甚至开裂。
曹启东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反复比对各种模拟数据和初步的实物测试结果。
他发现,单纯从原子尺寸和键能角度看,某些过渡金属确实比稀土更有优势,但它们在石墨烯中的固溶度往往较低,难以均匀掺杂。
“自相矛盾了,难道李工提出的方向是错的?”
曹启东陷入到自我怀疑之中。
连日的高强度研究,让他有些身心俱疲。
曹启东想了想。
这样下去,恐怕研究没有突破,自己就要扛不住了。
念及此,他果断走出实验室,打算好好放松一下。
去食堂吃了饭,用美食犒劳了一下自己,让自己的节奏慢了下来。
食堂里的电视机,正播放着三星堆有关的新闻。
曹启东饶有兴趣的观看着,不时将饭菜送进口中,暂时忘记了实验项目的事情。
“古人还真是有智慧,那时的兵器竟然都能做的如此完美。”
看着新闻中展示的三星堆出土的最新一批兵器,曹启东感慨道。
而就在这时,他猛然抬头!
“等等!”
“夹钢技术?将硬度高的钢材和韧性好的熟铁融合,打造出既锋利又不易折断的刀剑。”
“这岂不是......”
他眼睛猛地一亮。
饭都顾不上吃了,赶忙回到实验室,立刻在电脑上绘制起来。
一个更为精细的“三明治”
结构在他脑海中成型。
底层,采用与光学元件基材热膨胀系数匹配的超薄高导热金属合金,确保热量能快速导出。
中间层,采用掺杂了优化后元素的TiB?6?0-SiC-石墨烯复合层,承担主要的抗冲击、抗畸变和电磁屏蔽任务。
最外层,则沉积一层极薄的类金刚石碳膜,利用其高硬度和高红外发射率,起到耐磨和辅助辐射散热的作用。
他将这个想法连同初步的结构示意图整理好,然后直奔李阳的实验室。
“三层结构,界面更多,工艺复杂度更高。”
看着他的设计图,李阳评价道,但转而又说道。
“但功能划分明确,底层导热,中层承力屏蔽,外层防护散热。”
“如果界面处理得好,可能比单一材料或模糊的梯度层更可靠。”
李阳仔细查看了结构示意图和初步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模拟显示,这种结构在承受高热负荷时,应力分布更为合理,最大畸变点被限制在韧性更好的中间层内部,且热流路径清晰。
端详了好一会儿,李阳拍板。
“曹教授,我觉得这个设计,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