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站设为首页
收藏历瞬小说

历瞬小说

首页 书架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水浒之往事随风 > 第104章 纯阳门徒

第104章 纯阳门徒(1 / 2)

汉武帝元封元年,刘彻封胶东康王刘寄之子刘建为皋虞侯,在胶东海边筑城。皋虞王氏开始成为大族,这王氏,传说乃是秦末汉初,王翦后人因避战乱由秦地终南山下迁居皋虞。

皋虞秦时归琅琊郡所管,所以叫做琅琊皋虞王氏。

琅琊郡,始建于秦代,属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于琅琊县,西汉时迁至东武县,东汉改置琅琊国后迁至今天的沂州。

皋虞王氏一枝在汉时迁入今天的沂州,琅琊大,皋虞小,就以琅琊王氏闻世,在晋代成为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王谢袁萧之首,王羲之就是王家名人。

大唐刘禹锡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中的王,就是琅琊王氏,到了大唐时候,就不行了,远不如太原王氏了。

中孚,六十四卦之一,下兑上巽: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孚本义孵,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有信的意义。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诚信,所以称中孚卦。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王中孚,其祖就是琅琊王氏,自大唐时期就一直在终南山下。这人家里祖业丰厚,财贯乡里,颇为富庶。其父王太公悉心培养,请名师,选书院,让王中孚自幼接受儒学,修进士业,才思敏捷,善于文章;还自幼习文练武,膂力过人,年纪轻轻便文武兼备。

可惜,等他学的可以科举的时候,天下乱了!大宋的科举他没有捞着考!胥国,丐帮的,不科举!等赵构派人接手了,还没开始进行科举,就又被刘豫的大齐国抢了地盘。

去年,大齐开了科举,毕竟刘豫本身就是进士,所以还是重视这个选拔人才的手段。王中孚参加了,文的没有考中!一气之下,又去考了武举,中了!

王中孚的武艺,学艺过程跟史进一样!主要的老师也跟史进一样,都是王进!

却说王进带着老娘离了史家庄后,并没有去老种、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兵,直接赶往终南山,投了本家。

铁枪王彦章也是琅琊王氏一脉。按照辈分,王进却是王中孚的本家哥哥。王中孚家这一枝子主攻文,所以武学没有传承;王进这一枝子主攻武,传承了王翦的枪矛剑戟之术。

太平盛世,大宋的天下,文自然牛气,压制武。但是,乱世到了,武就牛气了,文靠后。

王中孚他祖父、父亲,见到世道不怎么太平,就让他文武兼修,在外面拜过好几个老师,十八般兵器学了不少,有三流的水平。

王进带着老娘来投,正合了王中孚一家的心意,就请王进教导王中孚练武。

王进也没娶妻,后人没有,自然就不想断了传承,自然好好教授了王中孚几年。

后来王进老娘去世,王进安葬了老娘,守孝三年后就离了终南山,不知去向了。

所以王中孚的武艺中个武举岂不容易?但是他中了却又似未中,因为大齐朝廷只让他做了一个管收酒税的九品小官!

士可杀不可辱!

更何况金人铁骑耀武扬威,对汉人经常无理由的残暴杀戮。

后来,王中孚家遭遇民乱,其祖父向灾民分发粮食,远道而来的灾民闻讯而至,遂涌入王家,将财产抢夺一空,亲人丧乱,一下子就无牵无挂了!这人感到世事炎凉,灰心意冷,就进入终南山中,花费大量银子,在一个山谷中修了一个墓,称“活死人墓”,住在里面开始修道了。

这是俺探查到的王中孚的底细。

俺如今就在这个山谷中,想要神识偷看一下这人是如何天赋异禀,被吕洞宾收做传人。

没想到,却看到一场女追男的好戏。

一座大石砌成的墓,高有三丈,墓上一门,门内一个穿着似道非道的年轻人在打坐,有二十五六的年龄,约八尺的身高,微留了胡须,一身清布直裰,长得仪表堂堂,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这个就是王中孚了。

墓外一个二十四五的女子,身材颀长,七尺五六的身高,一身黄色布衣,腰悬长剑,容貌极美,秀眉入鬓,眼角间却隐隐带着杀气。。。

俺心中惊奇,这女子的容貌与泰山顶上昭真祠里那尊汉代的玉女石像,被真宗皇帝封为碧霞元君,也是给俺缘觉了些武艺功法的前辈师傅,有几分相似!

俺神识漫卷,望炁术也施展,这女子的灵体波动却与俺缘觉时候感觉的脉动并不相符,也就是说,这女子不可能是雕刻那尊石像之人!也不是那人的灵体转世。

不过,此女子的来历,俺还是要查查!

“姓王的!你怎么年纪轻轻就住在墓里等死了?”这女子朗声叫道。

“关你屁事!赶紧滚蛋!”王中孚口出恶言骂道。

“啊呀!你这王八蛋!哈哈,姓王的王八蛋!半年未见,你越发的粗俗哦了!”女子也不动怒,却反骂了几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