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站设为首页
收藏历瞬小说

历瞬小说

首页 书架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767章 刀光映忠骨:大宋兵王的千古遗憾

第767章 刀光映忠骨:大宋兵王的千古遗憾(1 / 4)

第一章 面涅染血:昆仑关的绝杀

皇佑五年的冬夜,昆仑关下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在狄青脸上像刀子割。他披着玄色披风,手里的铁鞭沾着西夏兵的血,凝结成暗红的冰碴。城楼上的西夏军旗还在飘,旗下却已没了活口——刚刚那场厮杀,宋军以三千精兵破敌两万,硬生生从西夏人手里抢回了这南疆咽喉。

“将军,城楼上有西夏主将的金印!”副将杨文广提着颗血淋淋的头颅跑过来,铠甲上插着三支断箭。

狄青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雪,额角的“面涅”(刺青)在火把下格外醒目——那是他早年当配军时留下的印记,如今成了宋军眼里的战神图腾。他接过金印,指腹摩挲着上面的狼头纹:“传我将令,休整半个时辰,直取邕州!”

话音刚落,有亲兵捧着封信跑过来,信封上盖着枢密院的火漆印。狄青拆开一看,脸色骤沉。信是枢密使韩琦写的,说朝廷怀疑他拥兵自重,命他克复邕州后即刻班师,不得延误。

杨文广凑过来瞥见信上的字,气得一拳砸在城砖上:“这群文官!咱们在前线拼命,他们在京城扯后腿!”

狄青把信揉成一团塞进怀里,翻身上马。马缰勒紧,战马长嘶一声,蹄下的积雪飞溅。“将士们!邕州城里有百姓等着咱们救,跟我冲!”

铁鞭挥下,宋军如潮水般涌出昆仑关。

火把连成的长龙在雪地里蜿蜒,狄青的身影冲在最前面,面涅上的血迹混着雪水,在月光下泛出冷硬的光。

这一战必须快,快到让朝堂来不及再发一道掣肘的命令。

第二章 面涅之辱:枢密院的冷箭

班师回朝那天,汴京的百姓挤在街道两旁,踮着脚想看看这位打败西夏的“面涅将军”。狄青穿着嵌银丝的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面涅依旧清晰。有孩童举着鲜花跑过来,被他一把抱到马背上,惹得人群阵阵欢呼。

可这份热闹,到了枢密院门口就戛然而止。韩琦穿着紫色官袍,站在台阶上,眼神像淬了冰:“狄将军,陛下有旨,命你卸甲入宫。”

狄青刚走进枢密院大堂,就听见一阵窃笑。几个文官捂着嘴,盯着他的脸指指点点。御史中丞王举正站出来,手里举着奏折:“狄青出身配军,面有刺青,此等贱籍之人竟位列枢密使,恐有损朝廷体面,请陛下贬其官职!”

宋仁宗坐在龙椅上,眉头皱了皱。他知道狄青有功,可满朝文官都这么说,他也架不住压力。“狄青,你可愿用汤药去除面涅?”

狄青猛地跪倒,铠甲碰撞地面发出闷响:“陛下!臣的面涅是当年当兵时所刺,每一道纹路都记着沙场的血与泪。若去除面涅,便是忘了出身,忘了战死的弟兄!”

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纵横的伤疤:“这些伤疤和脸上的面涅一样,都是臣的勋章!文官可以看不起臣的出身,却不能否认臣为大宋流的血!”

宋仁宗被噎得说不出话,韩琦却趁机开口:“狄将军此言差矣。朝廷命官当有威仪,面有刺青,如何服众?”

“战场上的威仪,是靠刀枪拼出来的,不是靠脸!”狄青猛地抬头,目光扫过堂下的文官,“若让诸位去守昆仑关,恐怕早就弃城而逃了!”

这话戳中了文官的痛处,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宋仁宗见状,连忙打圆场:“此事暂且搁置,狄将军一路辛苦,先回府歇息吧。”

狄青走出皇宫时,夕阳正沉。

街上的百姓还在议论他的面涅,可他听着,却觉得比枢密院的冷嘲热讽更刺耳。

他翻身上马,马鞭狠狠抽在马臀上——这大宋的天,对武将竟如此不公。

第三章 府衙惊变:深夜的刺杀

狄青的枢密使府,比不得其他官员的府邸气派,院里只种着几棵老槐树,还是他亲手栽的。这晚,他刚和杨文广商议完西北防务,就听见院墙外传来一声轻响。

“有刺客!”亲兵大喝一声,拔刀冲了出去。

狄青抄起墙上的铁鞭,刚走到门口,就见三个蒙面人举着弯刀扑过来。刀光凌厉,直取他的面门。狄青挥鞭格挡,铁鞭与弯刀相撞,火花四溅。他常年征战,身手利落,三两下就打翻一个刺客,可剩下的两个却像疯了一样,不顾死活地往前冲。

杨文广提着长枪赶来,一枪刺穿一个刺客的肩膀。那刺客惨叫一声,从怀里掏出个瓷瓶,摔在地上。烟雾瞬间弥漫开来,等烟雾散去,两个刺客已经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具尸体和半块绣着“韩”字的衣角。

“是韩琦的人!”杨文广捡起衣角,气得浑身发抖,“他这是想斩草除根!”

狄青盯着那具尸体,尸体的腰间挂着个令牌,是枢密院的侍卫令牌。他把令牌攥在手里,指节发白。“把尸体处理掉,此事不许声张。”

杨文广急了:“将军!他们都要杀你了,你还忍?”

“不忍又能如何?”狄青松开手,令牌落在地上,“满朝都是他们的人,闹到陛下那里,只会说我恃功跋扈,蓄意闹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深夜的风刮过槐树,叶子沙沙作响。狄青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给自己倒了杯酒。酒是西北的烈酒,辣得喉咙发疼。他想起在昆仑关战死的弟兄,他们的尸骨还埋在南疆,而他这个活着的将军,却要在京城提防背后的冷箭。

这时,妻子魏氏端着一碗热汤出来,轻轻放在他面前。“别喝了,伤身子。”她的手指抚过他脸上的面涅,动作轻柔,“当年在陕西,你带着伤杀退西夏兵,我就知道,你不是怕事的人,只是不想让朝堂看笑话。”

狄青握住她的手,手心里全是老茧。“委屈你了,跟着我担惊受怕。”

魏氏笑了笑,帮他理了理披风:“只要你好好的,我不怕。”

第四章 西北告急:被扣押的兵符

庆历元年,西夏李元昊撕毁盟约,再次入侵西北,连破三城。边境的急报雪片般送到汴京,宋仁宗急得团团转,召集群臣议事。

“狄青!”宋仁宗看向狄青,“朕命你为西北招讨使,即刻领兵出征!”

狄青刚要领旨,韩琦突然站出来:“陛下不可!狄将军手握重兵,若再掌西北兵权,恐生反心。臣以为,应派文官监军,节制兵权。”

“韩大人!”杨文广忍不住开口,“军情紧急,再拖延下去,西北就完了!”

王举正也附和:“韩大人所言极是,武将不可信,必须派监军。”

宋仁宗犹豫了。他知道狄青可靠,可架不住文官们轮番劝说。“那就派尹洙为监军,与狄将军一同出征。”

狄青咬着牙,硬生生把反驳的话咽了回去。他知道,尹洙是韩琦的门生,此去西北,怕是处处受制。

回到府里,狄青让人收拾行装,魏氏却捧着兵符走过来,脸色发白:“兵符……兵符被枢密院的人拿走了,说要先核验,明日才能给你。”

“核验?”狄青猛地站起来,“这分明是故意刁难!西北战事刻不容缓,耽误一天,就有无数弟兄送命!”

他当即备马,直奔枢密院。韩琦正在院里赏花,见他来了,故作惊讶:“狄将军深夜到访,有何要事?”

“兵符为何扣押?”狄青攥着拳头,指节发白。

韩琦慢条斯理地浇着花:“狄将军别急,兵符事关重大,总得仔细核验。再说,尹监军还没准备好,你就算拿到兵符,也走不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