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站设为首页
收藏历瞬小说

历瞬小说

首页 书架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 第368章 不加赋而国用足!

第368章 不加赋而国用足!(1 / 2)

姜淮站在西湖边,看着往来如织的舟船,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要将这星星之火燃遍全国,撼动整个腐朽的利益格局,前路依然漫长而艰险。

但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坚定改革的光芒。

……

浙江试点初见成效,但姜淮深知,这仅仅是撕开了旧赋税体系的一个口子。真正的风暴,此刻才刚酝酿成型。

改革的触角伸向了最顽固的利益堡垒,反弹之力也如钱塘江潮般汹涌而来。

姜淮在浙江的雷厉风行,通过密折、弹章、乡谊网络,不断传回京城。

朝堂之上,关于“浙江问题”的争论日趋白热化。

以浙籍致仕高官、江南士绅代言人为核心的保守势力,在朝中发起了凌厉攻势。

他们不再攻击“一条鞭法”本身,而是集中火力抨击姜淮“借端酷敛”、“任用私人”、“凌虐士绅”,将浙江描绘得“民不聊生”。

他们巧妙地将经济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攻击姜淮“动摇国本”。

面对雪片般的弹劾和江南籍官员的联名请愿,皇帝的态度开始变得暧昧。他欣赏姜淮的才干和魄力。

也看到了国库增收的现实利益,但他更担心因此失去江南士绅集团的支持,动摇统治根基。

几道语气含混、既有勉励又有警示的中旨,被快马送往杭州。

浙江当地的抵抗变得更加隐蔽和棘手。

数据迷阵,各州县上报的清丈数据开始出现各种“技术性错误”,田地等级被故意混淆,折银比例计算出现偏差,导致税负在基层执行时再次出现不公。

舆论操控,士绅们操控地方舆论,将清丈中不可避免的纠纷,如田地边界争议,放大为“官逼民反”的迹象,甚至暗中资助一些地痞流氓冒充农民到姜淮的行辕前“哭诉喊冤”。

经济施压,一些掌控着漕运、丝绸贸易的大商人开始以“生意难做”为由,延缓缴纳税银,试图从经济上给姜淮制造压力。

面对内外交困,姜淮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改革决心。

争取皇权,以案立威,他敏锐地抓住了一起当地豪强暴力抗法、打伤清丈官员的事件,以六百里加急上奏,将此案定性为“藐视国法、对抗朝廷”,并附上确凿证据。

他请求皇帝“乾纲独断”,以此案为契机,严惩首恶,震慑天下。这道奏疏时机巧妙,措辞犀利,迫使皇帝在“维护朝廷权威”和“安抚地方”之间做出了选择,最终下旨严办。

分化瓦解,争取中间派,姜淮并非一味强硬。

他亲自拜访了一些在地方上素有清望、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士绅元老,耐心解释新法利弊,承诺清丈后确保其合法田产的利益,并邀请他们参与监督税银征收和使用。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士绅阶层的集体对立情绪。

技术反腐,堵塞漏洞,他将其从户部带来的精通算法的吏员分派到各州县,建立独立的核算审计体系,直接对钦差行辕负责,绕过地方胥吏,确保数据准确。

同时,他推行“滚单法”,纳税通知书直接发到户和“官银锭制度”统一铸印,极大减少了征收过程中的贪腐空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