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城的胜利庆典焰火尚未完全熄灭,但其绚烂的光芒却照不进帝国权力核心深处那些隐秘的会议室和书房。
在这里,没有万众欢呼,只有压低的争论、冰冷的计算和无声的较量。
一场关于帝国未来走向的桌下博弈,已在最高层悄然展开。
以内政总长赵铭和财政总长王永江为核心,聚集了一批负责经济、民生、内部维稳的官僚和技术专家。
他们的观点务实而谨慎。
在一间布满各类报表和图册的书房内,王永江指着墙上巨大的帝国财政收支图,语气沉重:
“首席,诸位同僚,表面的繁荣下是巨大的隐患。
战争财已近枯竭,欧洲重建贷款回收缓慢且风险巨大。
维持如此庞大的常备军、全球基地网络、以及不断上马的新式武器研发项目,开支如同无底洞。
帝国赋税已达临界点,民间已有怨言。
我们急需‘休养生息’,将资源转向国内建设、科技民生,巩固已获得的庞大疆域和利益。
继续激进扩张,犹如饮鸩止渴,一旦经济崩溃,再强大的军队也会瞬间瓦解。”
赵铭接着补充,他更关注内部稳定:
“武力可征服土地,却难收服人心。
新纳入版图的西伯利亚、中亚、东南亚乃至巴拿,民族情绪复杂,抵抗暗流涌动。
过度依赖军事高压和樱花仆从军这样的‘恶犬’,短期内有效,长期却极易反噬,败坏帝国声誉,积累深层矛盾。
帝国需要时间‘消化’,需要怀柔政策,需要文化融合,而非一味强横。
内部不稳,外征必殆。”
他们的诉求很明确:
暂停大规模对外用兵,收缩战线,巩固内政,发展经济,以“软实力”和“经济控制”为主维持霸权。
以军事总长张毅和情报总长张作相为代表,得到了军方高层、军火工业集团以及部分思想狂热的少壮派官员的支持。
他们的思维更具进攻性和危机感。
在总参谋部的作战室内,张毅一拳砸在世界地图上,声音铿锵:
“休养生息?那是懦夫和短视者的言论!
帝国今日之地位,是靠不断的进攻和绝对的武力优势打出来的!
美士兰虽暂遭重创,但其工业潜力仍在,一旦缓过气来,必会报复!
英法俄等旧列强看似臣服,实则心怀怨恨,随时可能勾结反扑!
此时停下脚步,就是给予敌人喘息之机!”
“世界尚未完全臣服,仍有广大地区和关键航道不在掌控之中。帝国的安全边界必须继续向外推!
应当趁现在绝对优势期,进一步肢解美士兰,彻底控制整个太平洋和拉美后院,将势力深入中东油库!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帝国百年霸权!”
张作相则从情报角度提供支持,语气阴冷:
“根据潜伏各处的‘信鸽’回报,外部世界的恐惧远多于敬畏。
他们正在私下串联,试图寻找帝国的弱点。
所谓的‘稳健’,在他们眼中只会被误读为‘软弱’和‘力不从心’。
我们必须保持持续的高压态势,甚至需要策划下一次‘惩戒行动’,挑选一个合适的目标,彻底打断他们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